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锦凯小说 > 其他类型 > 黑科技文,让科幻不再遥远 全集

黑科技文,让科幻不再遥远 全集

木锦花的哥哥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比星光更明亮的光芒,“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4月壤之下的星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边缘,十二台“女娲”型建筑机器人正用金刚石钻头啃食着万年陨石坑的玄武岩。林深透过基地主控室的全景舷窗,看着银白色的纳米机械虫群如活物般在月壤中穿梭——这是系统新解锁的分子重构技术,能将月壤中的钛铁矿和玻璃珠转化为高强度建筑材料,效率比传统3D打印快三十倍。“第一座气闸舱完成密封测试。”陈雨薇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她此刻正在距离基地三公里的勘探车上,“根据‘嫦娥二十四号’传回的光谱数据,陨石坑底部的钍元素浓度异常,而且……”她的语气突然顿住,“雷达探测到地下五百米有规则几何结构。”林深的视网膜界面立刻弹出系统提示:检测到地外构造反应,消耗10000科技...

主角:林深陈立远   更新:2025-04-10 17:2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深陈立远的其他类型小说《黑科技文,让科幻不再遥远 全集》,由网络作家“木锦花的哥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比星光更明亮的光芒,“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4月壤之下的星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边缘,十二台“女娲”型建筑机器人正用金刚石钻头啃食着万年陨石坑的玄武岩。林深透过基地主控室的全景舷窗,看着银白色的纳米机械虫群如活物般在月壤中穿梭——这是系统新解锁的分子重构技术,能将月壤中的钛铁矿和玻璃珠转化为高强度建筑材料,效率比传统3D打印快三十倍。“第一座气闸舱完成密封测试。”陈雨薇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她此刻正在距离基地三公里的勘探车上,“根据‘嫦娥二十四号’传回的光谱数据,陨石坑底部的钍元素浓度异常,而且……”她的语气突然顿住,“雷达探测到地下五百米有规则几何结构。”林深的视网膜界面立刻弹出系统提示:检测到地外构造反应,消耗10000科技...

《黑科技文,让科幻不再遥远 全集》精彩片段

比星光更明亮的光芒,“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

4 月壤之下的星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边缘,十二台 “女娲” 型建筑机器人正用金刚石钻头啃食着万年陨石坑的玄武岩。

林深透过基地主控室的全景舷窗,看着银白色的纳米机械虫群如活物般在月壤中穿梭 —— 这是系统新解锁的分子重构技术,能将月壤中的钛铁矿和玻璃珠转化为高强度建筑材料,效率比传统 3D 打印快三十倍。

“第一座气闸舱完成密封测试。”

陈雨薇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她此刻正在距离基地三公里的勘探车上,“根据‘嫦娥二十四号’传回的光谱数据,陨石坑底部的钍元素浓度异常,而且……” 她的语气突然顿住,“雷达探测到地下五百米有规则几何结构。”

林深的视网膜界面立刻弹出系统提示:检测到地外构造反应,消耗 10000 科技点解锁地质穿透成像技术。

全息投影中,月球岩层像被剥去外皮的洋葱层层展开,在终年阴影区的深处,一个由十二根棱柱组成的星型结构正散发着微弱的量子辐射。

“让‘盘古’钻探车准备。”

他按住耳麦,心跳加速,“目标深度 637 米,注意避开岩层中的氦 - 3 富集带 —— 那些外星结构可能和太阳风能量储存有关。”

三小时后,钻探车的机械臂带回了第一块样本:黑色晶体表面蚀刻着类似甲骨文的螺旋纹路,当暴露在模拟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束下,纹路竟开始缓慢旋转,投射出的光影在实验室地面拼出一幅星图 —— 每颗亮点都对应着近十年太阳异常活动的爆发点。

“这是坐标。”

天体物理学家张昭将星图与银河系星图比对,指尖划过猎户座腰带位置,“所有亮点都指向人马座 A * 黑洞方向,而太阳恰好位于这些坐标的几何中心。”

系统界面突然闪烁,人类科技认同度突破 40%,解锁 “太阳风能量耦合技术”—— 可将日冕物质抛射能量转化为基地供能。

林深盯着正在分析晶体的量子计算机,突然想起三天前地球监测站的警告:下一次太阳耀斑爆发强度将达到 X30 级,而爆发时间,正好是钻探
用西北稀土矿的提纯生产线。”

林深看着系统弹出的新任务边境防御紧急需求:72 小时内完成 500 辆坦克的隐身改装,奖励科技点 15000,解锁三级科技树,“隐身涂层的关键材料是掺铒的光子晶体,现有的产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应用。”

三天后,当第一辆涂着哑光银灰涂层的 99A 主战坦克驶入边境阵地时,敌方的雷达操作手正打着哈欠切换频道。

下一秒,屏幕上突然跳出大量杂乱的信号,像无数只麻雀在雷达屏上跳动 —— 直到指挥部传来怒吼:“笨蛋!

那是中国人的隐身坦克,给我用红外成像!”

<但红外镜头里,本该散发着高温的钢铁洪流,此刻只呈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差不到 0.3℃的微弱温差。

当我方炮兵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坐标发起覆盖式打击时,敌方指挥官还在对着雷达屏幕破口大骂,直到第一发穿甲弹击穿指挥车的装甲。

第七实验室里,林深看着任务完成的提示,科技点直接飙升到 18000。

系统界面的三级科技树正在缓缓展开,新的选项闪烁着微光:太空电梯基座材料(10000 点)、量子通信阵列(8000 点)、可控反物质湮灭(20000 点)。

他的手指悬在 “太空电梯” 选项上,突然听见陈雨薇在门口喊:“林博士,‘启明 Ⅰ 号’的磁体组装完成了!

陈院士说,明天就能进行第一次等离子体注入!”

窗外的月亮被薄云遮住,系统的倒计时还剩 22 天。

林深摸了摸口袋里的门禁卡,那里还存着昨天收到的神秘邮件 —— 来自某个匿名邮箱的太阳活动监测数据,显示日冕物质抛射的强度已经突破了百年极值。

“明天,” 他轻声对自己说,“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3 星辰起点“全体注意,倒计时三分钟。”

第七实验室的主控室里,林深盯着中央屏幕上的 “启明 Ⅰ 号” 装置。

直径五米的环形磁体正在发出低沉的嗡鸣,液态氘氚燃料正通过管道注入反应腔。

陈立远站在他身边,手心里全是汗。

“两分钟,磁约束场强度达标。”

系统界面疯狂闪烁,科技点数值在所有参与项目的科研
动力。

9 艰难起步林逸开始利用系统提供的资源和知识,秘密地进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

他白天在公司假装工作,晚上则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废寝忘食地研究着。

然而,研发过程并不顺利。

林逸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

但每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系统总会适时地给他鼓励和支持。

“宿主,不要放弃。

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继续加油,你一定能行的。”

系统的声音总是那么温暖而坚定。

在林逸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成功地设计出了一个小型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模型,并进行了首次实验。

10 初露锋芒实验的那天,林逸紧张得手心出汗。

他小心翼翼地启动了反应堆,眼睛紧紧地盯着仪表盘上的数据。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温度急剧升高,但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成功了!

我成功了!”

林逸兴奋地跳了起来。

他知道自己迈出了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然而,林逸的成功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一些保守的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对他的技术表示怀疑,甚至试图阻止他的进一步研发。

但林逸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坚信自己的技术能够改变世界。

在系统的帮助下,林逸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他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加入。

他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致力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

11 国家支持随着林逸团队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认可,他们引起了国家政府的注意。

政府派出了专家团队对他们的技术进行了评估,并最终决定给予他们官方的支持和资助。

有了国家的支持,林逸团队的研发进度大大加快。

他们开始建造更大规模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每一次成功都让他们离目标更近一步。

同时,林逸也开始考虑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可控核聚变技术建造太空电梯,实现人类直接进入太空的梦想。

12 太空电梯之梦太空电梯的构想并不是林逸首创的,
人员的兴奋情绪中直线上升。

林深能清晰地感受到,某种超越物理法则的联系正在将他与整个实验室的设备相连,仿佛 “启明 Ⅰ 号” 就是他身体的延伸。

“一分钟,燃料注入完成。”

窗外突然传来闷雷般的声响,是十二台备用发电机同时启动的声音。

整个实验室的电力供应此刻全部集中到 “启明 Ⅰ 号”,墙上的电压指针开始疯狂摆动。

“三十秒,启动中性束注入器。”

淡蓝色的等离子体流在反应腔中显现,像一条活物般扭曲游动。

林深看见系统界面的任务进度条开始跳动,“启明 Ⅰ 号” 启动任务:10%...20%...“十秒,磁场位形优化系统启动。”

原本紊乱的等离子体突然变得驯服,在十二组超导线圈形成的磁阱中稳定下来。

监测屏上的温度读数突破一亿摄氏度,而能量输出端的电流表开始有了反应。

“点火!”

轰鸣声中,整个实验室微微震动。

当第一束稳定的电流从 “启明 Ⅰ 号” 输出时,主控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陈立远紧紧握住林深的手,声音颤抖:“孩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再也不用看那些西方国家的脸色了!”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恭喜宿主完成 “启明 Ⅰ 号” 研发,获得科技点 10000,解锁三级科技树,人类科技认同度突破 10%但林深没时间庆祝,他盯着系统界面新增的提示:检测到太阳活动异常提前爆发,宿主获得紧急任务 —— 十五日内建立近地轨道辐射屏蔽系统,否则地球电网将在强磁暴中瘫痪“陈院士,” 他突然转身,“我们需要立刻启动太空计划。”

当国家航天局的代表团冲进实验室时,林深已经在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了辐射屏蔽卫星的设计方案。

十二颗装备磁约束等离子体屏障的卫星,将在地球同步轨道形成一个电磁防护网,抵御即将到来的太阳风暴。

“发射窗口只有三天。”

他将设计图推到航天局局长面前,“每颗卫星需要搭载我们最新的磁流体发动机,推进剂用实验室库存的超导铯等离子体 —— 这些,我都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准备好。”

接下来的三天
频繁地进出太空。

太空旅游、太空科研、太空资源开发……一个个新的领域被打开,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16 宇宙的召唤太空电梯的建成并没有让林逸满足。

他深知,宇宙是一个更加广阔和神秘的领域,等待着人类去探索。

在林逸的提议下,各国政府共同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太空探索组织,致力于推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

林逸被任命为组织的首席科学家,带领着一群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了新的征程。

他们建造了更加先进的宇宙飞船,研发了更加高效的太空航行技术,向着宇宙的深处进发。

每一次的探索都让他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走向宇宙的决心。

17 黑科技的巅峰在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林逸和他的团队不断解锁着更高级的黑科技。

他们发现了新的能源形式,研发了更加先进的武器和防御系统,甚至开始探索生命的奥秘。

这些黑科技不仅让人类在宇宙中站稳了脚跟,也让地球变得更加安全和繁荣。

林逸的名字传遍了全球,成为了人类科技史上的传奇人物。

然而,林逸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科技的道路永无止境,人类的探索也永远不会停止。

他将继续攀爬科技树,向着黑科技的巅峰迈进。

18 未来的曙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宇宙中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他们建立了太空城市,开发了外星资源,甚至与其他文明进行了接触和交流。

林逸站在太空城市的观景台上,望着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力量带来的,而科技的力量将永远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人类将继续攀爬科技树,解锁更多的黑科技。

他们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将拥有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而林逸,将永远站在科技的前沿,带领着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的故事,将成为人类科技史上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科技的巅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注:以上小说为虚构作品,内容基于黑科技文设定展开,旨在展现科技改变世界、拯救人类的主题。

实际科技发展与小说情节可能存在差异。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