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功能,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分析潜在投资机构的背景和实力。
他们一边讨论,一边争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沈知意凭借着在华尔街练就的敏锐洞察力,对几家投资机构提出质疑;顾承渊则从项目长远发展的角度,权衡利弊。
雨越下越大,车窗外的世界一片模糊,车内的气氛却愈发火热。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博弈,他们终于达成初步共识。
确定了几家相对靠谱的投资机构,并拟定了一个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能尽量保障控制权的股权调整方案。
当黎明的曙光透过车窗洒在两人脸上时,沈知意疲惫地笑了:“顾总,希望这次我们赌对了。”
顾承渊同样一脸倦容,但眼神坚定:“一定会的,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未来可期。”
车子重新启动,向着公司驶去。
这场雨夜中的博弈,为新能源项目的生存争取了一线生机。
第五章:双子星随着资金问题的初步解决,“渊知科技”如同新生的朝阳,在新能源科技领域迅速崛起。
沈知意和顾承渊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尤其是在石墨烯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验室里,各种精密仪器闪烁着指示灯,科研人员穿梭其中,忙碌而有序。
沈知意和顾承渊站在实验台前,注视着正在进行充放电测试的石墨烯电池样本。
“顾总,目前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石墨烯电池能量密度比市面上主流产品高出 30%,充放电速度也提升了近一倍。”
一位科研人员兴奋地汇报着。
顾承渊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很好,但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颠覆整个电池行业。”
沈知意接过话茬:“没错,接下来要优化的就是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些生物材料的特性,从微观层面进行改良。”
顾承渊表示赞同:“沈总的想法很有创意,我这边也有一些思路,利用量子点技术对石墨烯进行修饰,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两人说干就干,各自带领一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赛。
沈知意深入研究生物材料学,从细胞结构中汲取灵感,尝试将生物相容性材料与石墨烯进行复合,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顾承渊则和他的团队埋头于量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