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开局被抄家,我靠算力逆袭沈重楚士忠结局+番外

第14章

发表时间: 2025-05-09
“沈松亭当年资助我,并非图我回报,只是惜我才华,赠我笔墨,让我不至冻馁。这份情,我记着。”寒鸦先生语气平淡,“只是,我一介落魄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长物,如何能助你们筹措万两白银?”
沈福的希望之火眼看就要熄灭。
“不过......”寒鸦先生话锋一转,拿起桌上一支秃了毛的笔,在沾满油污的桌面上画着什么,“明面上的银子,你们是动不了了。但有些银子,见不得光,却未必不能为你们所用。”
沈福精神一振:“先生的意思是?”
寒鸦先生停下笔,抬起头,昏暗的油灯下,他的眼神忽然变得锐利起来:“三天前,有一批‘黑货’,经临江县,运往府城。运货的人,在临江县内,与人发生了火并,货丢了,人也折了不少。这批货,价值不菲,失主正急着找回。若是......”
他顿了顿,看着沈福,一字一句道:“若是你们能抢在失主之前,找到这批货,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沈福听得心惊肉跳,这......这不就是黑吃黑吗?风险太大了!
“先生,这......这批货是......”
“是什么,你们不必知道。”寒鸦先生摆摆手,“我只知道,这批货最后出现的地方,就在临江县城西十里外的乱葬岗附近。至于能不能找到,敢不敢拿,就看你们沈家这位新少东家的胆识和运气了。”
他重新拿起书,不再看沈福:“言尽于此,去吧。”
沈福揣着这个惊人的消息,心乱如麻地离开了破庙。天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沈家面临的困境,却似乎更加凶险莫测。
这个寒鸦先生提供的线索,究竟是救命的稻草,还是另一个更深的陷阱?那批价值不菲的“黑货”,又会引来怎样的腥风血雨?
他不敢多想,加快脚步,赶回沈府,必须立刻将这个消息禀报给少爷。
沈福躬着身子,将城外破庙寒鸦先生那番惊心动魄的话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书房里的烛火跳动,映着主仆二人凝重的脸。
“黑货......火并......乱葬岗......”沈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深沉。
这无疑是一条险路,甚至可以说是绝路逢生之计,但其中的风险,不亚于刀尖上跳舞。一旦走错一步,不仅银子拿不到,恐怕连身家性命都要搭进去。
“少爷,这事......”沈福声音干涩,透着浓浓的不安,“太险了。那寒鸦先生,也不知是何底细,他的话......”
“我知道。”沈重打断了他,目光扫过桌上那堆追缴回来的银两和杂物,“这条路,是最后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去碰。眼下,我们还有别的路要走。”
他站起身,走到书房一角,那里堆放着一些尚未被查抄的箱笼,里面是沈家多年积攒下来的一些私产。
这些东西,是沈家最后的体面,也是最后的底牌。
“老福叔,清点一下,除了老宅和祖宗牌位动不得,其他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古玩字画、玉器摆件、城外的几处闲田,甚至是一些......用不上的绸缎布匹,都给我列个单子出来。”
沈福浑身一震,脸上血色褪尽:“少爷!这......这可是老太爷和几代人留下来的家当啊!真要......”
“家都没了,留着这些东西做什么?”沈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现在是救命,不是顾及脸面的时候。快去!”
沈福看着自家少爷年轻却异常坚定的脸庞,那份超越年龄的冷静和果断,让他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是啊,人都快保不住了,还要那些死物做什么?他重重一点头:“是,老奴这就去办!”
很快,沈家的下人们被动员起来,将库房里、箱笼中那些未被官府贴上封条的私产一一搬到了书房外的院子里。
琳琅满目,却也透着一股末路悲凉。
有前朝名家的山水画卷,有温润通透的和田玉佩,有雕工精美的紫檀摆件,还有几箱落了灰的孤本书籍。
若是往常,这些东西都需请专门的师傅掌眼,细细估价,再寻合适的买家,一来一回,没有十天半月根本处理不完。
但现在,沈重没有这个时间。
他站在院中,目光快速扫过那些物品,脑中现代知识体系高速运转。
“这幅《秋山行旅图》,落款是前朝赵孟頫,但笔法滞涩,墨色虚浮,仿的,最多值五十两,记下,尽快出手。”
“那块龙纹玉佩,看玉质是和田青玉,但刀工是近几十年新仿的,不值钱,二十两有人要就卖。”
“这对紫檀笔筒,包浆厚重,雕工是明代风格,是好东西,底价三百两,少了这个数不卖。”
“这几箱书......《盐铁论》、《管子》,嗯?这本《南华经》的批注有点意思......”沈重拿起一本不起眼的旧书,随手翻了几页,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似乎发现了什么,但随即又放下,“这些书,打包处理,能换个百八十两就行。”
他语速极快,判断精准,几乎每件东西在他眼中扫过,便能迅速给出一个大致的价值区间和处理意见。
现代的文物鉴定知识、市场估值方法,在他脑中与这个时代的认知快速碰撞、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高效的评估体系。
沈福拿着笔,在一旁奋笔记着,越记越心惊。
少爷这是......什么时候懂了这么多?
这些东西,连他这个跟了老太爷一辈子的老人都未必能说得清道明,少爷却像数家珍一般,真伪、价值,脱口而出,而且听起来头头是道,令人信服。
旁边的几个老伙计更是张大了嘴巴,看着自家少爷如同神仙附体般指点江山,只觉得不可思议。
“好了,就这些。”沈重很快将所有物品分门别类,哪些急售换现银,哪些可以稍待价而沽,哪些是仿品不值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福叔,你带上几个得力的伙计,再去请刘把头和赵掌事派些人手跟着。记住,我们时间不多,价格可以适当放低,但不能让人当冤大头宰了。去熟悉的当铺、信得过的商号问问,动作要快,要隐蔽!”
“是,少爷!”沈福领命,立刻带人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