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之前忽略的一行小字:“记住,无论’她’承诺什么,都不要完成仪式。
姐姐选择了交换,结果永远被困在了镜中世界。
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命运。”
林雨晴想起镜中人说的“来到我这边”和“让我去你那边”,突然明白了什么——这个所谓的“交换”仪式,实际上是让镜中的“另一个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互换位置。
但为什么?
有什么目的?
镜中的“她”想得到什么?
她翻开日记想询问更多,却发现新出现了一段令她毛骨悚然的内容:“你在怀疑我。
这很聪明,但没必要。
我们本是一体,我不会伤害你。
事实上,我想救你。
三天后,当你走过松林路时,会发生一场车祸。
如果你听我的警告避开那里,就能活下来。
否则…”林雨晴的手剧烈颤抖起来。
松林路是她平时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
如果她没有看到镜中人的警告,三天后她就会…她不敢想下去。
但同时,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在脑海:如果日记和镜中人真的能预知未来,那么关于“交换”仪式的说法也可能是真的。
如果她完成了仪式,是否就能像镜中人说的那样“改变命运”?
林雨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对未知的恐惧,一边是改变命运的可能诱惑。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银色的线,仿佛在提醒她——满月之夜即将到来。
3满月前夜,林雨晴将祖母的信件在桌上摊开,像拼图一样试图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柠檬汁显现的隐藏字迹、照片背面的日期、剪报上的细节——这些碎片逐渐形成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
她拿起那张 1947 年的老照片,两个少女面容相似却气质迥异。
左边的女孩笑容灿烂,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媚;右边的则神情忧郁,恰似秋日阴霾,透着淡淡的哀伤——那是年轻的祖母。
林雨晴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突然注意到忧郁的祖母脖子上挂着一个吊坠——正是她现在手中的这面银镜。
“原来这镜子一直是祖母的…”她喃喃自语。
翻到照片背面,除了日期和“最后一次合影”外,角落里还有一行几乎被时间抹去的小字:“姐姐选择了光,而我留在影中。”
林雨晴皱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