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鱼目混珠嘉靖二十三年,应天府贡院。
林砚之盯着手中的鱼鳞册,指尖被油墨染得发蓝。
这叠记录着江南卫所军户名录的黄册,本该由户部官员亲自押运,却在昨夜被劫走,此刻竟出现在他这个代笔抄书的寒门士子案头。
“林公子,这是最后十本,抄完便可换十两银子。”
戴斗笠的黑衣人压低嗓音,竹帘外传来巡街更夫的梆子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墨迹渗过薄纸,在“军户世袭”四字上晕开小团阴影。
林砚之想起三天前猝死的同窗,那人临死前攥着半页黄册,指甲缝里嵌着朱砂粉末——与他此刻磨墨用的“辰砂”一模一样。
窗外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七道黑影破窗而入,手中短刀缠着猩红布条。
为首者掀开衣襟,露出胸口刺青:五爪蟒纹缠绕骷髅头,正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血手人屠”标记。
“抄黄册的小子,活腻了?”
刀刃抵住林砚之咽喉,他闻到对方身上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某种西域香料气息。
千钧一发之际,隔壁传来琴弦断裂声。
林砚之猛然转头,看见对桌的青衫书生正握着断弦古琴,指尖渗出的血珠滴在琴面上,竟形成一幅北斗七星图。
第一章·考校风云嘉靖二十四年春,北京锦衣卫南镇抚司演武场。
林砚之站在三百名考生中,喉间还残留着昨夜偷藏的止血散苦味。
他望着演武场中央的“狴犴”浮雕,想起那个青衫书生临终前塞给他的锦衣卫腰牌——虽知是烫手山芋,却已无退路。
“锦衣卫选拔,分文试、武试、心试三关。”
主考官陆廷举起一面铜锣,“文试考刑名典章,武试考弓马技击,心试...”他目光扫过众人,“考的是你们会不会杀人。”
铜锣声中,考生们冲向第一关考场。
林砚之摸到袖中黄册残页,上面用密语写着:“黄册案牵连甚广,慎入诏狱”。
昨夜血手人屠追杀他时,曾反复喝问“鱼鳞册藏在哪里”,而他至今不知这叠军户名录为何能搅动朝野。
文试考场弥漫着墨臭与汗臭。
林砚之展开试卷,瞳孔骤缩——第一题竟是“论洪武年间锦衣卫诏狱设置之利弊”,而他偷藏的腰牌主人,正是洪武朝老缇骑。
“唰唰”的落笔声中,林砚之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