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认真备课、上课,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试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一丝慰藉和安宁。
晚上和周末,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流连于伤感的回忆,而是把自己埋在了图书馆和书房里。
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开始系统地撰写几篇搁置已久的学术论文。
那段时间,同事们都惊讶于葛瑞的变化。
他变得比以前更加专注和勤奋,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拼命。
他常常是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宿舍的灯也总是亮到深夜。
他的脸上虽然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忧郁,但眼神中却多了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和力量。
仿佛经历了一场烈火的淬炼,他正在将那些灼烧的痛苦,转化为一种向上的动力。
几个月后,凭借着扎实的研究成果和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葛瑞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审,晋升为副教授。
拿到聘书的那一天,他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内心反而异常平静。
这不仅仅是一个职称,更像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从那段情感的废墟中,艰难地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开始明白,“人生不止情爱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爱情遭遇重创时,事业、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可以成为支撑一个人走下去的重要支柱。
当然,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始终萦绕在他心头。
他遵守承诺,每周都会抽时间回“家”看望小宝,或者把他接到宿舍来住。
每次面对儿子天真烂漫的笑脸,葛瑞的心都会被刺痛。
他努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陪他玩耍,给他讲故事,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摆脱那份因为家庭破碎而带给孩子的亏欠感。
而在葛瑞埋头于学术、试图疗愈内心创伤的同时,刘兰琴则在独自面对着分居后的残局,经历着一场更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救赎。
葛瑞的离开,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打醒了刘兰琴。
她终于从那段混乱、迷失的关系中完全清醒过来,也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曾经让她短暂沉迷的激情和虚荣,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
没有了葛瑞在身边,这个家显得空旷而冷清。
每天晚上,看着空荡荡的另一半床铺,听着儿子在梦中偶尔叫着“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