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边角料:北宋小人物志小说结局

第8章

发表时间: 2025-04-27
不已。

孙知微的“营度”过程,有时漫长,有时短暂,但每一次都是他对画作极致追求的体现。

直到那一刻,当灵感闪现,他的胸中构建出完整的画面,他的“营度”才宣告结束。

苏东坡在感叹之余,也不禁惋惜,孙知微离世之后,这种独特的笔法中断了五十多年,实在令人唏嘘。

孙知微还是一个成语的原型。

他曾受寿宁寺僧人之邀,绘制《九曜星图》。

孙知微倾注了全部心血,将整个画面的线条描绘得淋漓尽致,只差最后的着色工序便能大功告成。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朋友的邀请打破了画室中的宁静,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去赴朋友的酒席。

临行前,孙知微对弟子们千叮咛万嘱咐:“我已将线条画好,剩下的着色你们要细心些,千万不能出错。

我回来时,希望看到一幅完整的画作。”

说罢,他便匆匆离去。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聚在画作周围,一边品评着老师的笔法,一边交流着自己的心得。

就在这时,一名弟子突然发现,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的水晶瓶竟然是空的。

他心想:“老师平时画瓶,总会在瓶上画上一束鲜艳的插花,这次可能是匆忙之中忘记了。”

于是,他自作主张,拿起画笔,在瓶口处精心描绘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当孙知微回到画室,看到童子手中的瓶子多出了一朵莲花,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他摇头叹息道:“花瓶本是镇水之宝,如今你们在瓶上添了花,岂不是把它变成家庭的小摆设了吗?”

孙知微的这番话,既是对弟子们的一次教导,也是对艺术真谛的一次深刻阐释。

他的画作,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深意,而这次的小小失误,被后人传为笑谈,成为“弄巧成拙”这一成语的由来。

孙知微以画技闻名,却耻于被称为“画师”,常常拒绝权贵的邀请。

据说,成都地方官马知节,虽为武将,却能折节读书,喜好书画。

听闻孙知微的大名后,他心生仰慕,渴望一睹这位画坛奇才的风采。

孙知微与寿宁院的僧人交情深厚,僧人得知马知节的愿望后,暗中向他透露了孙知微在寺院中绘画的消息。

马知节得知此事后,便迫不及待地直接前往寿宁院观看孙知微的壁画。

孙知微得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