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观众。
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特殊连线请求,画面接通后,竟是一群来自未来的年轻人。
他们通过实验室的“情感共振装置”与我对话,其中一位少女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在历史档案里发现了您的故事,它启发了我们对时间本质的研究。
现在,我们终于能传递这份跨越时空的感谢。”
与此同时,小念的“时光守护者”组织收到了一份特殊委托。
一位临终老人希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与二战时期牺牲的父亲“重逢”。
借助AI图像修复技术和全息投影,团队重现了老人父亲年轻时的模样。
虚拟现实游戏《时光回廊》上线首日便登顶全球下载榜,玩家戴上特制头盔后,能以第一视角穿梭在座钟投射出的量子时空中。
游戏里,每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都由真实信件改编,当玩家帮助清末留洋学子传递家书,或是协助敦煌画工记录千年壁画时,现实中的“时光信箱”便会同步收到一封来自虚拟角色的感谢信。
某个暴雨夜,我正在直播间与玩家连麦,后台突然弹出紧急提示。
游戏服务器监测到异常数据波动——在1943年淞沪战场的虚拟场景中,一位士兵的AI角色产生了自主意识,他反复向玩家询问:“这仗,我们赢了吗?”
技术团队调取数据发现,该角色的行为模式竟与博物馆新录入的抗战老兵口述史料高度吻合。
次日清晨,我带着技术人员赶往博物馆。
当我们将游戏中的士兵形象投射在座钟前时,奇迹发生了:座钟表面泛起涟漪,如同水面般波动,一个半透明的身影从钟内走出——正是那位拥有自主意识的AI士兵。
他看着展厅里陈列的勋章与照片,声音哽咽:“原来,我们真的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