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坚持多久。
山村微光中的苦涩童年在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的[村名],那错落有致的梯田与古朴的泥瓦房,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表象下,小女孩阿念的生活却如蒙尘之珠,满是苦涩。
阿念家的土坯房,坐落在村子的边缘。
墙体因岁月的侵蚀而斑驳,屋顶的茅草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吹落。
屋内,昏暗的光线透过狭小的窗户,勉强照亮这简陋的空间。
几件破旧的家具,便是家中全部的家当。
阿念的父亲,李大山,是个地道的庄稼汉。
古铜色的脸庞刻满了生活的沧桑,粗糙的双手犹如老树皮一般。
自从阿念的母亲在生下她后,因嫌弃家中贫困而狠心离去,大山便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拉扯着阿念。
阿念自小就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身形瘦弱,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中,总是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早熟与坚韧。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院,阿念就会轻手轻脚地起床,学着父亲的样子,生火做饭。
她小小的身影在灶台前忙碌,那被烟熏得通红的小脸,却始终带着认真的神情。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总能看到阿念小小的身影。
她跟在父亲身后,迈着稚嫩的步伐,学着拔草、浇水。
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汗水湿透了她那打着补丁的单薄衣衫,可她从不喊累。
累了,就直起身子,用脏兮兮的小手抹一把脸上的汗水,然后又继续干活。
到了入学的年纪,每当看到村里其他孩子背着崭新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向学校,阿念的眼中就会闪过一丝渴望。
她会偷偷地站在学校的围墙外,听着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脸上满是憧憬。
然而,家中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让她的求学梦只能深埋心底。
夜晚,阿念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望着屋顶的破洞外那寥寥几颗星星,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自己却只能在这贫困的生活中挣扎。
但懂事的她知道,父亲已经很辛苦了,她不能再给父亲添麻烦,只能将这份委屈和渴望深深藏在心底,在泪水中渐渐睡去。
第二章:嘲笑如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