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锦凯小说 > 女频言情 >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完结文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完结文

葡萄熟了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李复兴想着...

主角:李复兴复兴   更新:2025-04-24 19:3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复兴复兴的女频言情小说《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完结文》,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李复兴想着...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李复兴复兴完结文》精彩片段

“没事三叔,等我回城里再洗澡。”李复兴对李德军说道。
村里都一样,他总不能搞特殊吧?
但为了爷爷奶奶生活方便,李复兴想起了手摇水泵,要是安在屋旁,用水可就方便了。
现在虽然干旱,但丰富的地下水却几乎没有被开发过,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往下钻个十几米,钻出水的可能性就很大。
不跟后世那样,地下水开采过度,有的甚至要打到百米深的岩石层才会出水。
手摇水泵结构简单,能泵上十米深以内的地下水来。
他前世的老家就有一个,因此很是清楚,技术含量不怎么高。
手摇水泵的零件就几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好搞到,但他在轧钢厂,找个师傅帮忙打造出来不是难事,又不是坦克大炮那种东西。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马上回到轧钢厂。
“复兴,你先回去,我看看情况。”李德军不想放弃。
李复兴想着手摇水泵的事,点了点头就回到了爷爷家,随后便动手开始画零件。除了水泵需要的零件之外,还得有一支钻杆。
李老爷子李老太太见他写写画画,也不打扰他,还把旺财等三个小孩打发走了。
到了黄昏,李复兴才把图纸画完。
这时李德军也挑着水回来。
“不是每家每户定量用水吗?”李复兴疑惑问道。
李德军嘿嘿一笑:“老支书知道是给你家挑的,就没拦着。”
不但老支书没拦着,其他村民也都没意见。谁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呢?他们家小孩都吃了李复兴的东西,多用点水算什么?
李复兴摇头道:“偶尔一次还行,以后就算了,容易让人记恨。”
李老爷子也点头赞同自己孙子的话:“复兴说的对,以后咱们按村里的规定来。”
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更不能搞特殊,否则很难一心共渡难关。
见李复兴和李老爷子都这么说,李德军也点了点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村民们虽然明面上没意见,但谁知道人家心里咋想的?
“老支书准备明天安排人进山。”李德军话锋一转。
这事李复兴最清楚,因此并不意外。
上山打猎和河边钓鱼碰上老干部,这是很多穿越者都喜欢的经历,可李复兴却觉得没必要,无论打猎还是钓鱼,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而已。
他背靠拼夕夕这棵大树,只要有钱,资源就源源不断,不必那么折腾。
至于黑市的情节,他可能也会偷偷去倒卖一些,要不怎么挣钱?就靠给轧钢厂提供点肉类?
但自己的安全才是首位的。
至于偶遇退休老干部,哪有那么简单?太离谱了。
“对了,是该上山找点吃的。”李老爷子觉得理所应当。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地里的庄稼不够吃,还不知道上山找点,那肯定是脑子坏了。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冒险上山一搏。
晚饭的肉,李复兴只吃了一点,主要味道的确不怎么好。
没什么调料,只放点盐煮煮,好吃才怪了。
老两口子还以为乖孙子是想省下来让他们多吃点,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感动,李老太太更是可劲给李复兴夹肉,让李复兴有些哭笑不得。
旺财、旺业和旺花都只吃了两块就不敢再吃,应该是被他们老娘叮嘱过了。
但他们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全村现在就只有他们吃到肉了。
第二天李复兴起来后,发现奶奶蒸了馒头,还煮了鸡蛋。两位老人都吃过了,吃的粗粮窝头,为了不让李复兴发现,特地早起来吃的。
虽然乖孙子带回来不少东西,但他们还是想留着给乖孙子吃,他们能填饱肚子就行。
李复兴看到桌子上的窝头渣,当即装作不开心道:“奶奶,你们以后再吃窝头,我可就不回来了。”
见乖孙子发现,李老太太连忙道:“好,以后不吃了,奶奶让你婶子把粗粮都带回去。”
真让乖孙子不高兴,以后不回来了,他们俩老人得哭死。
“大哥,大哥!”
旺财等人跑进屋来,见李复兴正在吃早饭,便懂事的退到屋外。
“干嘛去,回来。”李复兴喊道。
他剥去鸡蛋皮,把蛋清吃了,蛋黄留下。
旺财三人这才小步走了进来,稍稍看李老太太的脸色。
李老太太还是之前的话语,让他们记着大哥的好,以后听大哥的话,不能做白眼狼之类的。
“吃吧。”李复兴把蛋黄分给小家伙们,一人一个。
事实上他也并不喜欢吃蛋黄,怪噎得慌的。
“奶奶,一会我回城里办点事,你跟老支书说一声,打到野猪就让人送到城里找我,最好带上牛车,过几天我再回来看你们。”
一听乖孙子要走,李老太太有点舍不得,但又一听过几天还回来。
那就好了。
她笑道:“行,奶奶让你爷爷去说。”
李复兴也不拖沓,喝了几口水便骑车返回四九城。
路上,他还不忘查看脑海中的拼夕夕,今天的折扣价仍旧是一分钱,物品变成了十斤猪肉脯。
李复兴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十斤猪肉脯,赚翻了。
放到黑市去卖,一斤三四块都肯定会被一抢而空,毕竟是不用票的。
回到四合院后,采购筐里已经放了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准备拿回轧钢厂交差,已经三四天没回厂里了。
采购员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也得隔三差五回去点个卯。
当然,最重要的是完成每个月的采购指标。
有了这三十斤鸡蛋和三十斤肉,如果村里再送来一头野猪,那他这个月的指标就超额完成了。
刚回到家里,郑老太太就拿着一副窗花和三块钱敲开了门。
“郑奶奶,有窗花就够了,钱你收回去。”李复兴接过窗花,把钱塞回郑老太太手里。
郑老太太又把钱强行塞回他手里:“这不行,窗花是奶奶送给你的,实话跟你说吧复兴,郑奶奶以后还想从你这里买点糙米,行不?”
原来是还有所求。
“当然没问题,郑奶奶稍等。”
说着李复兴便取出一些鸡蛋,当做回礼了。
毕竟那三块钱可是不算少,他总不能白占人便宜。
“这是我采购来的鸡蛋,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您要不收下,这窗花我也不要了。”
郑老太太接过鸡蛋,眼眶有些泛红。
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不远处的旺财和旺业看见妹妹吃糖,羡慕的恨不得挨打的是自己,要是被打一顿就有糖吃,他们很愿意。
“爷爷奶奶,我出去转转。”李复兴说道。
李老太太宠溺说道:“戴个帽子,可不能晒黑了。”
旺财等三个小家伙也跟上大哥,还都光着脚。
......
李大有回到家后,马上把房门关上,这番举动让他媳妇十分困惑。
“媳妇,看这是啥!”李大有把怀里的牛奶取出来。
“啥?牛奶?”
“对,就是牛奶,太叔公家的,应该是二十一叔从城里带回来的。”说着便把牛奶递给媳妇,让她赶紧给闺女倒一点喝。
李大有的媳妇惊喜万分,看着手里的牛奶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这下孩子有救了。
她赶紧取了个碗,然后轻手轻脚地倒出来一些,生怕洒掉哪怕一滴。接着便去喂孩子了。
李大有则是回到里屋,把家里的钱找出来,都是几分几毛的小面额钞票,数出三块钱来。
把钱贴身揣好,他就匆匆出了门,朝太叔公家里快步走去。
不多时,李复兴便听到消息,村里那口老井是挖出水了,可出水却很缓慢,根本满足不了用水的需求,这让老支书等人有些泄气。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老支书找到李复兴,表示下定决心,村里拿出一百二十元,要在李家庄四个方位各打上一口压水井。
一来方便村民用水,二来方便浇地。
这一百二十块钱,之前是准备拿来买粮食的,是村里的救命钱。
“复兴,又得麻烦你了。”老支书把钱交给李复兴。
“没事,我晚点就回一趟厂子。”
李复兴在村里转了一圈,路上碰见几个小孩,不知道从哪摘来的野果,分给他了几个,说好吃得很。
他看了一眼,这不是野酸枣吗?
这东西,看起来就很酸。
实际上它确实很酸,略微有点甜味。
酸东西吃多了,很容易饿。原本就吃不饱,还吃这玩意,家里不揍就怪了。估计也是因为那一丝甜味,孩子们才舍不得扔。
“小叔公,我还逮到了这个。”一个小孩从怀里掏出来一只老鼠。
李复兴头皮一下发麻。
其他小孩都是满脸羡慕。
在他们眼里,这可是肉啊!
“好,看见了,真厉害,快回家吧。”李复兴说道。
也没有跟他们说老鼠很脏不能吃那种话,这年月,为了填肚子,草根树皮都有人吃,矫情个啥劲?
“大哥,老鼠肉很好吃的,我知道哪里还有,我带你去抓。”旺财自告奋勇,很是积极。
那是他跟妹妹旺花发现的一处老鼠洞,很隐蔽,旁人都不知道。
“我也知道大哥,我带你去。”旺花也赶紧说道,生怕自己的功劳被抢走了。
“抓老鼠干什么?家里又不是没吃的,跟我回家。”李复兴瞪了一眼旺财。
回到家后,李复兴便看见之前说话难听的那个家伙正在挨揍,他爹一点没手软,棍子都敲断了。
李复兴的爷爷在一边看着,没有一点叫停的意思。
“你这混小子,不会说话就别说,没人把你当哑巴!”他爹一边大声骂,一边狠狠打。
李老爷子见自己孙子回来,这才放他一马,沉着脸说道:“回去吧,以后说话注点意!”
那父子俩这才松了口气。
大家都姓李,可李复兴爷爷的辈分实在有些高,比他年纪大的都得管他叫叔,加上李复兴这两回又帮了村里的大忙,村里人都向着,他家哪里敢得罪?
“二十一叔,他没脑子,别跟他一般见识。”中年男人开口求李复兴原谅。
李复兴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在村里辈分的高度,四十多岁的都得叫他一声叔。可李复兴对这户人家没啥印象,根本不认识。
他说道:“都是一姓的,既然是无心之举,说明白就行,你也别揍他了。”
顺势给了对方一个台阶。
“说明白了,说明白了。”中年人连忙点头。
说罢又抬腿给了自己儿子一脚:“没长嘴么?叔公都不会叫?”
小伙子有点委屈,说话挨揍,不说话还挨揍,太难了!
叫叔公,实在有点难开口。
“叔公。”
李复兴哭笑不得的点了点头,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都喊自己叔公了,再过几年这小子有了孩子,自己不是成了太叔公?
他掏出大前门,给父子俩一人散了一根。
“话说开了就好了,以后常来玩。”
“好嘞二十一叔。”
等那父子两人离开后,李老爷子这才笑着说:“复兴,饿了吧?我这就让你奶奶给你做饭。”
有种饿叫爷爷奶奶觉得你饿。
李复兴说道:“爷爷,我奶奶也年纪大了,还是我来做饭吧,你们等着吃就行,也尝尝你孙子的手艺。”
“好,爷爷今儿可是有口福了。”李老爷子笑容更加灿烂。
感觉很是欣慰,虽然儿子混球,但孙子却很孝顺,他们很感激儿媳妇,给他们老两口生了个这么好的孙子。
可惜儿媳妇没命享福,早早就撒手去了。
“对了,这是大有送来的三块钱,复兴你拿着。”
原本李大有给他的是一把零钱,让他换成了三张一块的,方便自己孙子用。
李复兴摆摆手:“你装着吧爷爷,我爸给我留了不少钱,够花的。”
听到那不争气的儿子跟寡妇私奔前,还给孙子留了些钱,李老爷子哼了一声:“算那混蛋东西有点良心。”
李老爷子日常骂儿子。
不过他还是把钱硬塞给了李复兴。
别说这三块钱,以后他们老两口的家产,也都是留给乖孙子的,而且他们在村里,花钱的地方也少。
李复兴洗了把手,便来到厨房,看了看食材,还是有点少了,就将就一下吧。
旺财跑进来,帮着烧火。
“大哥我也帮忙。”旺业也追了进来。
旺花那小妮子也急了,抱着几根柴火也跑过来。
李复兴先淘米煮饭,把三叔一家人的量也算上。
上次带回来的猪肉,已经被爷爷奶奶晒成了干肉,其实也不能算干肉,毕竟只晒了几天而已。
他切了一斤多,这要被爷爷奶奶看见,估计又得心疼一阵,实在有点败家。
李复兴接着去菜园子里看了看,里面也没多少菜,品种很单调,长的也不怎么好。他拔了几根蒜苗,刚好拿来炒干肉。

“复兴,这是又弄到啥好东西了?”他很羡慕李复兴,运气太好了吧?
对的!现在找物资,看的就是运气。
李复兴低声说:“是头鹿,东哥,帮我跟股长说一声。”
吴卫东瞪大眼睛。
一头鹿?
又是肉!
前几天刚弄来了两头野猪,现在又来一头鹿,业绩蹭蹭涨啊。这样下去,就算他们采购部门的蔡主任,都要对李复兴刮目相看吧?
在领导眼中,很容易留下好印象,以后想进步也就简单不少。
“我马上去。”
吴卫东立马便向着他们采购五科第六股的办公室跑去。
“股长,股长!”
李文斌正喝着茶,便见吴卫东大声喊着冲了进来,不禁眉头微皱,这么大人了,一点都不稳重,像什么样子?
“复兴弄回来了一头鹿,您快去看看!”
“啥?”
李文斌险些一口水呛到,等反应过来后,便放下茶杯,快步冲了出去。
李复兴真是自己的福星啊。
这小子才入职多久?
又是鸡蛋,又是猪肉,还有两头野猪,现在又来了头鹿,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复兴,辛苦了!”他找到李复兴,视线一直在李复兴脚下已经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鹿上。
“为厂子和国家建设努力嘛,不辛苦!”
李文斌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心说:你小子还挺懂事,上道!
他拿出根烟:“来,抽一根歇歇,还是你们年轻人有冲劲。”
后勤部门的其他人很快就来了,还是老流程,处理、过秤,登记入库,最后结账。
鹿肉可比野猪肉强多了。
自古以来,鹿肉就比其他肉珍贵的多。
所以这鹿肉厂里的普通工人怕是吃不到了,极大可能要留着以后厂里招待贵宾、领导用。
“净重九十斤,鹿肉给你算每斤一块五,一共一百三十五块,你点点。”财务马上就把钱给结了。
价格有些出乎李复兴的预料,知道鹿肉会贵一些,没想到贵了这么多。
他接过钱,随意地点了点。
“一百三十五没错,谢谢。”李复兴接着揣进兜里。
看来得多给李家庄点土豆,吃相得好看点。
李文斌走过来,笑着说:“复兴,不错!继续努力,现在你已经转正了。”
这表现再不转正,不是寒了人心?
“谢谢股长!”
李复兴嘴上说谢,其实心里并不是很激动。他只要有采购员这身份就够了,不在乎是不是正式工、多少级,又不靠这点工资吃饭。
当然,能转正肯定更好。
工资高了,以后想买什么吃什么,就能正大光明,不用担心别人怀疑举报,要是收入低,还大手大脚,怎么解释?
“不用谢我,都是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对了,这张收音机票拿好,蔡主任奖励的。”李文斌说着递给李复兴一张票。
他刚刚去了一趟王科长和蔡主任的办公室。
收音机票?这可是好东西,李复兴便收下了。
正好可以买一个回去给爷爷听着解闷。
李复兴离开后,又去了之前那个偏僻角落,在拼夕夕里买了四千斤土豆,堆在一旁,多给李家庄了一千斤。
准备好以后,便出去向李大力他们招招手:“来吧。”
李大力几人赶着牛车,推着推车过来,便马上开始把那一袋袋的东西往车上搬。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对。
“二十一叔,这不止三千斤吧?拉不完了。”
牛车和推车已经满满当当,老牛不断喘着粗气,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回是鹿肉,厂里领导喜欢,就多给了一千斤。”
“装不下的话,我去厂里借辆三轮车,正好我也准备回去一趟。”
他们采购科就有三轮车,给采购员用的。
知道多了一千斤土豆,而且李复兴也一起回去,李大力等人都高兴不已。
“这感情好!”
不多时,李复兴便从轧钢厂里借来了三轮车,还是李股长亲自去要的,跟李复兴说,以后可以随意用。
现在李复兴可是他的得力下属,经常能弄到肉,用辆三轮车怎么了?
难道不配?
李大力几人马上把剩下的土豆搬到了三轮车上。
“你们谁会骑?”李复兴问道。
他可不想自己骑,那多累!
“我会!”好几个人一起答道。
在他们眼里,骑三轮车是很风光的事,就像后世开汽车一样。
“那你们轮流骑吧。”李复兴倒很公平。
他让李大力几人先走,自己得回四合院一趟拿点东西。
“走吧,我很快就追上来。”
李复兴回到四合院,把自己老爹藏起来的几瓶好酒给爷爷带上。
接着又在拼夕夕买了一匹布,花了二十五块,料子很好。这种布料在布店跟拼夕夕的价格差不多。
就是不用布票。
现在布票和布都是紧俏货,很多人家都有钱都买不到布。
接着他又从拼夕夕买了点红糖和精米,加上原先的几瓶牛奶。
牛奶很有营养,就是不知道爷爷奶奶喝不喝的惯。
准备完毕后,李复兴便骑上自行车出发,开始追赶李大力等人。
不多时,他便追上了几人,见他们正在路边坐着休息,又困又累的。几人从村里出来后,就没吃东西。
李复兴便假装从自行车后的采购筐里拿出一袋包子。
这是李复兴这几天吃早饭时特地多买的,一直在拼夕夕背包里,现在还热乎呢!
“来,一人吃两个。”
李大力几人一看是肉包子,一个个口水都流出来了,马上在衣服上擦擦手,快步上前一人拿一个,大口吃了起来。
刚才还有人说话呢!
这回二十一叔咋没请他们吃鸡蛋面条或者米饭。
不曾想二十一叔没忘,而是给他们买了肉包子,还热乎。
“二十一叔,我们一人一个就够了。”李大力说。
“让你们吃就吃,少废话!”
“谢谢二十一叔!”
第二个大家都没吃,准备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他们已经很久没吃过肉包子了,估计都忘记啥味了。
李复兴接着又一人给他们分了根烟。
赛过活神仙!
回到李家庄,李大力他们就拉着土豆直奔食堂,找老支书去了。并跟李复兴说,那些铁东西晚点送过去。
李老太太一看自己乖孙子回来了,连忙把手里的野菜撇了,生怕被所以看见。
李复兴无奈,只能配合的装作没看见。
“奶奶,天这么热,出来晒太阳啊?”

村里大食堂当天就做了红薯粥,多放了些红薯,总算让大家勉强吃了个半饱。
对的,只能让大家吃半饱,要是吃到饱,得放多少红薯?七千斤也不够这么个吃法啊!
可村里不少年轻人动了其他心思。
“大力,咱们再去趟山上?”一伙年轻人聚在一块。
“这不好吧?”李大力心口不一的说。
谁都能看出来,他心动了。
只要打到一头野猪,别说吃的和钱,老婆都能有了。
“你不去!那我们走了。”
“等等!谁说我不去的?”李大力急道。
......
到中午,三大爷回来了一趟,跟李复兴说,已经开始打造他要的零件。
“材料费三十块,帮我一起干的老孙想要一斤肉当人工费,复兴,你看......”
李复兴立马掏出三十块递给三大爷,说道:“三大爷,您跟孙师傅说一声,一斤肉没问题,但零件质量得有保证。”
三大爷收过钱,点点头:“这个你放心,老孙的技术还是够硬的,有事三大爷去找他。”
说罢,便匆匆赶回轧钢厂。
那三十块钱的材料费,应该去要进领导口袋里的,毕竟用厂里的材料,不得打点打点?
公器私用,这是常见的事。
只要打点到位,就没啥事。
这三十块给出去,李复兴手里的钱就不多了。
前边给了张师傅两百,还欠人家一百五。
得想办法赚点钱。
李复兴还发现了件事,拼夕夕是可以升级的,但需要九千九百元的升级费用。
......
街道办的陈主任带着两瓶牛奶回到家,一进门就听见了孙子的哭声。
儿媳妇正抱着孩子,面带愁绪,也有些惭愧。家里也不是没给她补营养,都吃了好几只老母鸡了,可就是没奶水,这咋办?
“小丽,这两瓶牛奶拿去给乐乐喝。”
她儿媳妇一听是牛奶,惊喜道:“妈,买到牛奶了?”
牛奶多难买,她们家深有体会,即使婆婆是街道办的主任,而且也有牛奶票,但就是买不到牛奶。
“一个刚认的小辈给的。”陈主任笑着说。
不多时,一碗被温好的牛奶就端来了,一勺勺喂给正在哭的小家伙。
喝了几口,小家伙就安静了。
这也让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真是得好好谢谢人家。”陈主任的丈夫说道。
“这简单,改天让他来家里吃个饭。”陈主任说。
往后肯定断不了联系的,就这两瓶牛奶,能喝多久?
到晚上,二大妈过来了。
做饭也得有粮食啊,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是。
因此,她是来要粮食的。
“我明儿一早给您送过去。”
“行,没问题。”二大妈答应一声就回去了。
现在李复兴的拼夕夕背包里还有不少吃的,精米,白面,鸡蛋,红薯,猪肉脯,都是一分钱买的。
红薯到现在还没动过呢!
但不好让人家拿来做,而白面和精米又有些奢侈了,毕竟都是精细粮食。
他想等等看明天的秒杀区能刷新什么出来。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往白面里掺点东西进去。
也不是他不舍得让工人吃好的,而是那样有点高调。现在四合院里还有几户人家能吃上精细粮食的?
主食之外,还得有菜。
第二天一早,李复兴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拼夕夕。
一分钱秒杀专区已经刷新,今天是十斤小米。
小米?
正好可以拿给二大妈做饭,虽然是粗粮,但在眼下也是很好的粮食了,能填饱肚子,也不会太高调。
起床洗漱的时候,李复兴看见同住在中院的钱婶正在抹眼泪,钱叔在一边有些手足无措。
“二大妈,钱叔他们咋回事?”李复兴低声问正在洗衣服的二大妈。
钱叔两人在记忆中可是模范夫妻,从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现在这情况,看来事情不小啊!
二大妈低声说:“听说是老钱把家里的粮食给别人了一半。”
难怪钱婶哭的这么伤心。
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家里的孩子天天吃不饱,粮食少了一半,这哪能不崩溃的?
“孩他妈,大哥家真的是没吃的了。”钱建国硬着头皮解释。
他昨天去了自己大哥家一趟,看见大哥家的光景,心里实在不好受,就回家拿了一半粮食,给自己大哥送去了。
“咱家粮食就够吃的了?”
她不仅仅气这个,更气丈夫没跟自己商量一下。
“都怪我,怪我!今晚我去黑市看看。”钱建国连忙认错,不想再吵下去。
二大妈看了看钱建国,又看了看李复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李复兴却看出了她的意思。
便干脆主动说道:“钱叔,我这有点红薯,你们要吗?”
他正愁剩下的那些红薯怎么处理呢!不是拿到黑市卖了,就是带回李家庄。
钱建国夫妇一听,都把目光看向李复兴,接着猛的反应过来,对啊!自己院里就有采购员,弄点粮食不算很难。
“要!太谢谢你了复兴,我按黑市的价格买。”钱建国立马回道。
“这倒不用,就三分钱一斤给你吧。”
这比市价高出一点,但远比黑市的低的多。不过比市价高也是应该,毕竟没要你的票。
啥?
一旁的二大妈听的都很是心动,三分钱,可很难在粮店之外的地方买到红薯啊!粮店的虽然便宜,但要票,而且经常抢不到。
不单是二大妈,其他几户人家也都探出头来。
钱建国大喜过望:“好,那谢谢你了复兴。”
李复兴洗漱完之后,就到屋里把剩下的五十斤红薯拿了出来。
“大伙谁还要,可以匀一点。”李复兴大声道。
自己的房子马上装修,多少会影响到院里人,他索性便直接把红薯拿出来,做个人情。
“我要点!”
“复兴,给我留点。”
......
中院的几户人家都纷纷跑出了人。
三分钱一斤的红薯,买十斤才三毛,这种机会现在可是难得的很。
李复兴先让钱叔买了二十斤,他家粮食少。剩下的三十斤,就让其他几户人家分了,二大妈就买了五斤。
大伙都很开心,这红薯怎么说也能吃两顿的。
“各位叔叔婶子,我家房子马上要装修,可能会有点吵,还请大家多多担待了。”李复兴趁机说道。
“复兴,说这话见外了。”
“就是,没事的。”
“要帮忙尽管说一声。”

“对了郑奶奶,您剪的这窗花真好,听说您鞋子做的很好,麻烦您帮我做几双,我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到时候我用粮食跟您换。”
婶子能做爷爷奶奶的衣服,但鞋子就差了些。原本李复兴准备去商店买,但既然郑奶奶手艺不错,那就让她做。
这一举两得的事,何乐不为呢?
郑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时一喜,连忙问需要多大码数。
她心里也不禁感叹,复兴这孩子真是有孝心啊!一直记挂着乡下的爷爷奶奶,不说旁的,单是这个孝顺劲,就让人羡慕不已了。
最后郑老太太带着鸡蛋回去的时候,步伐都轻快了不少。
到家后,小孙子就立马过来抱住她,眼巴巴的盯着那些鸡蛋。
“涛涛乖,这些都是你复兴哥给的,以后见了他要有礼貌,明白吗?等晚上奶奶给你做蒸鸡蛋吃。”
小家伙使劲点头:“奶奶,我明白,之前我还帮复兴哥拖地呢!”
四合院是藏不住事儿的,而且李复兴跟郑老太太的交易也没藏着,所以很快院内的大妈们就几乎都知道了。
“咱们院里,也就复兴能有余粮。”
“复兴干采购多好!比我们家那混蛋强多了。”
“我有个外甥女,是棉纺厂女工,等着......”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旁的大妈打断:“别想了,人家老李早就安排好了。”
“啥?复兴有对象了?”
“嗯,老李之前在我家喝酒,提了几句。”
“真可惜了,复兴这条件,谁嫁过去谁享福!”
那可不?有房有车,长相英俊,采购员待遇还好。
她们想着,以后要是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了,也去跟李复兴买点,白要人家的或者借,她们都张不开嘴。
李复兴收拾了一下屋里,把换下的衣服都拿出去洗了。
老爷们洗衣服,搓一搓,拧一拧,就齐活。
干完这些,他便锁上房门,去轧钢厂交差了。
不锁门这种事,也就禽兽那四合院才干得出来。
丢了东西,算谁的?
就算没贼,那万一有流浪动物跑进来,糟蹋了东西,也是不小的损失了。
李复兴所在的轧钢厂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比傻柱在的红星厂还要大,是民国初期开办的。
人数过万的大厂,粮食的需求的十分庞大的。
正因此,他们采购部门分为五个科,每科下面有六股。
李复兴在第五科第六股,一共十二人,股长是李文斌。
股长李文斌现在很焦急,科长下了命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提高采购量,厂里的粮食已经捉襟见肘了。
食堂一直缩减工人伙食,听说又有好几个工人晕倒,不过好在没造成严重后果。
可他们这些采购员也难,四九城附近的农村和公社是跑了一趟接一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吃的,现在乡下比城里还难。
想提高采购量,只能往远处跑。
“复兴回来了。”
听到股员这话,李文斌马上转过头去,看见李复兴背着采购筐大步走了进来。
“里面有鸡蛋,小心些。”李复兴说道。
几人一听,马上上前帮忙抬采购筐。
“这么多鸡蛋和肉!复兴你去哪里采购的?”
李文斌心中惊喜不已,这些鸡蛋的数量非常可观。
“这回走的远了点,所以前几天就没回厂里来。”李复兴解释道。
李文斌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还表扬道:“复兴干的很好,大伙要向他多学习,只要跑的远点,还是有物资的。”
“嗯?下边是什么?”
“是猪肉?”
李文斌很快就发现了鸡蛋下面压着的三十斤猪肉。
李复兴道:“碰到个同乡,他有个朋友帮他弄了不少猪肉,我就收了点,就是价格有些贵。”
李文斌笑着摆摆手:“价格高点也不碍事。”
他们采购计划之外的东西,价格都会略微高于正常收购价,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收购价不同于市价,因为乡下供销社的收购价更低,所以不少村民都愿意卖给他们这些大厂子的采购员。
而且这可是猪肉啊,现在很难找到。
就算轧钢厂不要,他们科里自己都能吃下。
现在谁不想要肉?
“股长,咱们留点吧?”有人看着几大块肉直咽口水,心里打起主意。
稍微留下一些,也是采购部的潜规则之一了,可不是白拿,而且用收购价买下一点,是内部允许的。
当然,一旦登记,就不能再动了。
“猪肉不行,鸡蛋可以每人留下最多一斤,把钱给复兴就行。”李文斌也不是死脑筋。
大家虽然都觉得可惜,但有鸡蛋也不错了。
最后他们每人拿了十二个鸡蛋,一斤左右,给了李复兴六毛钱。
李文斌则把剩下的鸡蛋和猪肉都过秤登记,猪肉两块一斤,鸡蛋六毛一斤。
现在物资匮乏,供小于求,所以两块钱一斤的猪肉也算合理。
李复兴接着去签字领钱,猪肉六十元,鸡蛋还剩十五斤,九元,一共六十九元。
拿到黑市卖,肯定不止这些钱,也难怪那么多人愿意去黑市卖东西,不过黑市散卖麻烦,风险也大,李复兴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暂时卖给轧钢厂。
等以后搞清楚黑市的情况再说,不急。
李复兴没有把钱都充值到拼夕夕里,毕竟手里也得留点花。
中午他在厂里食堂吃饭,伙食很一般,根本不习惯。
下午李复兴就在厂里摸鱼熬时间。
同一时刻的李家庄,上山的村民们也回村了,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这次没白跑,收获不小。
两头野猪被村民们抬了出来,加起来也有二百多斤。
“复兴回城去了?行,我安排人给他送去。”老支书笑的合不拢嘴。
他就没打算留下点肉给村里。
还吃啥肉?
都换成红薯不好吗?
这两头野猪加起来两百多斤,差不多可以换一万斤左右的红薯,这足够他们村撑到粮食收获了。
到了傍晚,李家庄的人便把野猪送到了李复兴住的四合院。
“这就是复兴的房子?真漂亮,我要是能在这住就好了。”有个小伙子羡慕道。
“没大没小,复兴也是你叫的?还住城里,快别做梦了。”中年人拍了下小伙子的脑袋。
四合院的二大妈走了出来,问道:“老乡,你们有啥事?”
“同志你好,我们是李复兴老家的人。”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