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你好!”
小明却满脸委屈,眼眶泛红,冲着父母大喊:“我不要你们为我好,我只要我自己开心!”
父母还经常在小明面前提起邻居家孩子或者同学在羽毛球方面取得的成绩。
“你看隔壁的强强,在羽毛球比赛中都获奖了,你再看看你,什么时候能有点出息。”
“你们班的玲玲,人家都达到业余中级水平了,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
这些话像一把把小刀子,扎在小明的心上。
他觉得父母总是在拿他和别人比较,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而父母却认为这是激励小明的方式,双方在观念上的冲突导致矛盾愈发深刻。
原本计划好的一次家庭外出旅行,也因为父母觉得会耽误小明的羽毛球训练而取消。
小明满心期待的家庭欢乐时光瞬间泡汤,他对父母的怨恨更深了。
“为什么总是这样,羽毛球比我还重要吗?”
小明愤怒地冲父母喊道。
父母则一脸无奈地回应:“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学好羽毛球对你的未来有好处。”
这种对家庭活动安排的分歧,让他们与小明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周末,父母强行带小明去场地,小明哭闹不止,在地上打起滚来。
他一边打滚,一边放声大哭,眼泪止不住地流。
周围的邻居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位老奶奶皱着眉头,小声嘀咕:“这孩子咋哭得这么惨,当父母的也太狠心了。”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则睁大眼睛,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父母的脸涨得通红,父亲伸出手想把小明拉起来,却被小明用力甩开,母亲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父亲心中又气又急,他不明白自己一心为孩子好,怎么就换来这样的局面;母亲则满心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小明的情绪。
就在小明对羽毛球厌恶到极点时,学校举办了一场体育文化节,其中有羽毛球趣味比赛。
小明被同学拉着参加,一开始他还满脸不情愿。
走进比赛场地,只见五彩的气球装点着四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比赛项目丰富多样,有羽毛球接力、羽毛球投篮等。
在羽毛球接力环节,小明和队友们紧密配合,他紧紧盯着队友击出的羽毛球,眼睛一刻也不敢眨,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