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对——纯银小圈,边缘有刻字“Y”。
那是我十四岁时偷偷买来送她的生日礼物,她戴了好多年。
可是,我记得她出事那天……并没有戴耳环。
她那天穿着一件高领毛衣,头发扎得很紧,耳朵干干净净。
我清楚地记得。
我甚至问她:“你今天怎么没戴耳环?”
她当时说:“明天出差,怕弄丢了,先收起来。”
那耳环怎么会出现在尸体上?
我开始怀疑,车祸里死的那个人,根本不是她。
我找到当时的新闻报道,只提到“交通事故,两车对撞,一死一重伤”,死亡者为林嫣,确认方式为 DNA 比对。
但我继续翻查新闻原文,发现还有一句模糊的描述:“另一名伤者身份未确认,伤情危急,已转院。”
这个人是谁?
他现在在哪?
我去到事故现场,是郊区一段偏僻的老国道,路面已经重新铺过,白色划线干净整齐。
可旁边那棵撞歪的电线杆还在,上面贴着老旧的事故警示纸,纸角已经被风雨刮得模糊。
我蹲下身看了很久。
这地方……真的发生过什么可怕的事吗?
还是说,真相一直都被“整齐”地盖在表面下?
我决定去公安局调取原始资料。
以亲属身份,我提交申请,但两小时后,工作人员把我叫进了小办公室。
“你好,你说要查看林嫣女士的事故记录和尸检报告?”
我点头。
他看了我一眼,说:“不好意思,该案文书已经封存,无法对外公开。”
“为什么?
我作为亲属,有权利查看。”
“是机密封档,内部也没权限。”
他顿了顿,补了一句,“你最好不要再追查下去了。”
“什么意思?”
他没再说,只是低头处理别的文件,像在驱赶我离开。
我心中警铃大作。
一场普通车祸,为什么会“封档”?
我姐姐又不是官员,也没有任何敏感身份。
或者,她的身份,根本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回去路上,我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你在查她?
别继续了,小心她连你也一起拉走。
我的手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
没人知道我在查什么,我甚至连手机浏览器都清空过。
到底是谁在监视我?
我感到极度的不安。
那个每天回家的人,到底是不是我姐?
如果不是,她到底是谁?
为什么要模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