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工作,转而投身教育,尤其擅长引导“问题少年”。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故事”,都暗藏心理诱导的钩子。
搭上张家的线,比想象中更顺利。
张成栋的妻子,一个被奢华生活掏空了灵魂、只关心儿子成绩和社交圈的女人,在面试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名师后,见到了我。
面试地点就在张家别墅那间过分奢华的偏厅。
我穿着熨帖但略显陈旧的衬衫,戴着一副平光眼镜,恰到好处地展现出“落魄文人”的气质。
我没有急于推销自己,而是先倾听她对儿子的抱怨和焦虑——典型的豪门母亲式焦虑,对成绩的执念,对儿子叛逆的束手无策。
我运用了“共情倾听”和“需求重塑”的技巧。
我没有直接反驳她的观点,而是先表示理解,然后巧妙地将她对“成绩”的单一关注,引导向“孩子内心成长”、“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等更深层次、也更符合我“人设”的教育理念上。
我引用了几个心理学案例,分析了青春期少年的逆反心理,并“不经意”地透露出我过去成功转化类似“问题少年”的“案例”。
我的语速平稳,眼神“真诚”而“专注”,身体语言开放而自信。
我知道,对于这位习惯了他人奉承和顺从的富太太来说,我这种“专业”、“冷静”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态度,反而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林老师,天宇就拜托你了。”
她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急切。
成功了。
我像一条蛰伏许久的毒蛇,终于钻进了猎物的巢穴。
第一次以“家教”身份踏入别墅主楼,客厅中央那副巨大的全家福刺痛了我的眼睛。
张成栋搂着妻儿,笑容满面,春风得意。
那笑容,仿佛在无声地嘲讽着墓碑下我冰冷的妻女。
我低下头,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用疼痛压制住几乎要冲出胸腔的滔天恨意。
再抬起头时,脸上已是温和谦卑的笑容。
楼梯上传来脚步声,一个少年慢吞吞地走下来。
他穿着宽松的卫衣,眼神桀骜,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戒备和一丝难以察觉的孤独。
他就是张天宇。
“你好,天宇。
我是你的新家教,林渊老师。”
我伸出手。
他只是瞥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