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的午后,张成栋把我叫进了他那间充满雪茄味和权力气息的书房。
这是他第一次,以一种“公事公办”的态度面对我。
他靠在宽大的真皮老板椅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名贵的红木桌面,目光像鹰隼一样锐利:“林老师,坐。
听说,你认识一个叫艾伦的投资高手?”
来了。
我心中冷笑翻腾,脸上却适时地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甚至带上了一丝小人物被大老板突然关注的惶恐:“张……张总,您怎么知道?
就是以前偶然认识的,不太熟……他那个人,喜欢吹牛,我也就是听个热闹。”
“哦?
吹牛?”
张成栋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身体微微前倾,“我怎么听说,他那个‘绿洲计划’,搞得风生水起,不少人都赚了大钱?”
我“慌忙”摆手,脸上写满“诚惶诚恐”:“张总,您可别听外面瞎传!
那种高风险的东西,动不动就血本无归,我们这种普通人碰都不敢碰。
我对金融一窍不通,真的,就是听他吹过几次……”我刻意贬低自己,强调风险,摆出“敬而远之”的姿态。
这种反应,反而更能激发张成栋这种自负者的征服欲和掌控欲。
他会认为,这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和把握的机会,而他,张成栋,正是那个能够驾驭风险、攫取超额利润的天选之子。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孪生兄弟。”
张成栋语气变得和缓,甚至带上了一丝“提携”的意味,“林老师,你不用紧张。
我只是对这个项目有点兴趣。
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那个艾伦?
就当帮我个忙。
放心,事成之后,我亏待不了你。”
他果然上钩了,而且试图用“好处”来收买和控制我。
多么熟悉的套路,金钱,永远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我脸上露出“受宠若惊”又夹杂着“为难”的神色:“张总……这……我试试吧,但不一定能联系上他,他那个人神神秘秘的,经常满世界跑……”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和他上演一出精心编排的“联系——受阻——再联系——终于搭上线”的戏码。
每一次“进展”,都伴随着我对“绿洲计划”更多“细节”的“无意透露”,以及对“巨大风险”的反复“担忧”。
这种“担忧”,反而像兴奋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