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锦凯小说 > 其他类型 >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后续+完结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后续+完结

二鹿鹿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门口警卫员都看呆了。除了工作,还是头一回见队长话这么多!视线落到姜宁宁脸上,瞬间了然。几人促狭地对视一眼,难道这就是所谓白钢化为绕指柔,英雄难过美人关?继而又变得愤怒起来,明明队长与妻子如此恩爱,可恨基地里各种难听话传的到处都是。“队长,首长有要紧事找你。”霍东临第一反应是,又要出任务了。对视上姜宁宁那双担忧的美眸,难得有一丝不舍,但也仅仅是一瞬。姜宁宁主动提议,“要不满满还是留下来吧,别耽误你工作。”“不碍事,我让警卫员带满满去看坦克,还有一些模型飞机可以体验。”承诺就要做到,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子。霍东临深深看了她一眼,抱着满满转身离去。不知为何,看着父子俩离开的背影,姜宁宁莫名有股不安感。袖子忽然被拉了拉,“妈妈,大轮船来了。”...

主角:姜宁宁霍东临   更新:2025-04-01 17:4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宁宁霍东临的其他类型小说《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二鹿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门口警卫员都看呆了。除了工作,还是头一回见队长话这么多!视线落到姜宁宁脸上,瞬间了然。几人促狭地对视一眼,难道这就是所谓白钢化为绕指柔,英雄难过美人关?继而又变得愤怒起来,明明队长与妻子如此恩爱,可恨基地里各种难听话传的到处都是。“队长,首长有要紧事找你。”霍东临第一反应是,又要出任务了。对视上姜宁宁那双担忧的美眸,难得有一丝不舍,但也仅仅是一瞬。姜宁宁主动提议,“要不满满还是留下来吧,别耽误你工作。”“不碍事,我让警卫员带满满去看坦克,还有一些模型飞机可以体验。”承诺就要做到,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子。霍东临深深看了她一眼,抱着满满转身离去。不知为何,看着父子俩离开的背影,姜宁宁莫名有股不安感。袖子忽然被拉了拉,“妈妈,大轮船来了。”...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门口警卫员都看呆了。

除了工作,还是头一回见队长话这么多!

视线落到姜宁宁脸上,瞬间了然。

几人促狭地对视一眼,难道这就是所谓白钢化为绕指柔,英雄难过美人关?

继而又变得愤怒起来,明明队长与妻子如此恩爱,可恨基地里各种难听话传的到处都是。

“队长,首长有要紧事找你。”

霍东临第一反应是,又要出任务了。

对视上姜宁宁那双担忧的美眸,难得有一丝不舍,但也仅仅是一瞬。

姜宁宁主动提议,“要不满满还是留下来吧,别耽误你工作。”

“不碍事,我让警卫员带满满去看坦克,还有一些模型飞机可以体验。”

承诺就要做到,哪怕对方只是个小孩子。

霍东临深深看了她一眼,抱着满满转身离去。

不知为何,看着父子俩离开的背影,姜宁宁莫名有股不安感。

袖子忽然被拉了拉,“妈妈,大轮船来了。”

夏夏迈起小萝卜腿来到廊檐下,费力地搬起比她还高的竹背篓。

走两步,呼哧呼哧喘几下,再继续往门外搬。

夏夏心想:妈妈太虚弱了,哥哥不在,自己要承担起照顾妈妈的职责。

可她全然忘记自己也是小胳膊小腿。

姜宁宁不禁感叹,自家两个崽崽都太乖了。两三下并步上前,接过竹篓轻松背在背上。

原主之所以柔弱,是因为常年吃不饱饭。

饿了喝两口水,要不趴在床上哭诉命运不公,身体能好起来吗?

姜宁宁一手牵起乖崽崽,母女俩朝海边走去。

呜——呜——

一艘辆帆船缓缓驶入港口,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

在码头停稳后,渔民从上面搬运一筐筐新鲜海货下来,军嫂们见状蜂拥而上。

母女俩没挤进去,好在帆船很多,调转脚步前往下一家。

七十年代海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也不是人工养殖的,纯天然无污染。

因此虽然冬季的海鲜不肥美,除了深海鱼打捞上来就死亡外,像是海虾、梭子蟹个头相当有精神。

要是稍不注意,海虾能弹跳到人脸上,飞溅一身水。

遗憾的是,这是个处处限购的年代。海虾每人限购半斤,海蟹限购五只。

夏夏圆溜溜的大眼睛看个不停,什么都稀罕。

生怕小崽子不注意被螃蟹夹到,姜宁宁特意从地上捡了根树枝,对准螃蟹钳子现场教学。

“崽崽你不能随便碰这里,否则小手会被夹断。”

“被螃蟹夹手后,可以放入水中,或者敲击它们背部,螃蟹就会松开钳子。”

也不知道是树枝太脆,还是海蟹太有活力。

咔嚓!一声,树枝从中间断掉。

不远处同时响起一阵凄厉的惨叫声。

姜宁宁回头一瞧,看见有个圆滚滚的小男孩食指上夹着一只梭子蟹,疼的哇哇大叫。

而当妈的心可真大,居然直接上手生拉硬拽,结果可想而知,螃蟹越受惊后夹越紧。

有鲜血开始流下来,小胖子惨叫得更厉害了,“妈妈,手指快要断了,妈妈……”

女人不敢再碰,眼泪鼻涕齐齐掉下来,“谁来帮帮我?”

螃蟹的钳子已经夹的那么深,周围没人愿意上前帮忙。有那不忍心的,直接避开眼去。

姜宁宁一个不察,夏夏直接从怀中冲出去。

她迈着小腿来到小胖子跟前,抓起他的手,就近往装着蛏子的大木盆里放。

一秒、两秒、三秒……

沉浸在水里的螃蟹感觉到熟悉的安全感,松开钳子。


海鲜其实最难做,讲究一个鲜。

海螺有泥味,海蟹扇贝有浓浓的海腥味。

姜宁宁一个纯正的北方内陆人,从小最多接触过虾米海带咸鱼类干货。

如果厨艺翻车了,他该怎么做,才能不打击她的自信心呢?

感觉比边境抓捕罪犯难上一万倍!

一方小院岁月静好,军区却被搅翻了天。

军区大门口父子相认那一幕,见证的人毕竟太少。

反而是另一则惊天消息,不到半天时间,传遍整个军区。

第一,霍东临媳妇跟人跑了!

第二,孩子一个也不是他的!!

不少未婚小姑娘听到这则八卦,止不住春心萌动。

江城医院。

关文雪接到家里打过来的电话,激动的手都在抖,“爸,我不去相亲,我要嫁给霍东临。”

关父不反对的声音隔着电话传过来:“婚姻不是儿戏,你决定好了?”

关家到了这一代,尽管依旧风光。

可两个儿子不争气,急需一个有才干的上门女婿。

关父早就看中了霍东临。

小地方来的,背景清白,是当之无愧的兵王,未来前途无量。

此时此刻遭遇妻儿背叛,情绪正是最薄弱、无法思考且不能保持镇定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件事以作风问题挟制霍东临,他想要往上升迁,政审就不能有污点。

到时候关家再出面稍微施点恩情,肯定会对关家感激涕零,从孙老那边阵营拉拢过来。

否则就在政审那关卡死,这辈子休想再出头。

此事得现在就办,才打霍东临和姓孙的一个措手不及!

“爸,还有火车上那三个母子,你查到他们信息没?”

关文雪一想到此事就火大,任性地说:“必须把他们抓起来,吃牢饭。”

因为他们,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关上几天已经算便宜他们了。

关父显然比她心更狠,“已经交待底下人去办了,最多不出两天,爸就会让那三个人贩子的帮凶自食恶果。”

父女俩简简单单一通电话,就为姜宁宁母子三人定了罪。

“阿嚏!”

自家院子里。

姜宁宁刚洗完澡出来,接连打了两个喷嚏。雾蒙蒙的美眸眺望远方,难不成有人在念叨她?

赶了三天火车,她实在受不了身上这股酸味。

午饭过后,趁着朱长光去军区宿舍补觉的间隙。赶忙指挥男人烧水洗澡,顺带把两个崽子也搓洗一遍。

母子三个齐齐换上新棉袄。

这年代棉袄大同小异,款式颜色单一,以灰黑蓝绿为主。当日出发得急,姜宁宁随手选了三件同款靛蓝色的袄子。

一大两小站在一起,看起来就是母子,人群中格外亮眼。

就是成衣不太合身,罩在身上空荡荡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原主太瘦的缘故。

满满格外臭屁地迈步到霍东临跟前显摆,“好看吧,妈妈特地买的新衣服,可惜没有黑蛋爸爸的份儿。”

霍东临:“……”

虽然才与母子三人相处大半天时间,他算是发现了,兄妹俩就是铁打的妈妈吹。

而他,家庭地位垫底。

霍东临心里有些吃味,可也承认,站在院子中央的姜宁宁,唇角是甜璨的笑意,眉眼弯着。

气质柔柔静静,身上有股让人止不住想靠近的魔力。

姜宁宁浑然不觉,尾音被穿堂风揉得绵软,“等明天我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成衣,也给你买一件。”

要想老公当牛做马,先要给他吃点草。


“人没疯,能做出大年三十把做月子的大儿媳妇撵出去的事情吗?还到处嚷嚷,大儿媳妇跟人跑了。”

“纺织厂的人都来证实,小姜同志去随军了。”

……

听着周围的窃窃私语,田翠芬发现自己一句话都听不懂。

“我、我疯了?”

田翠芬满头雾水,她怎么不知道自己疯了?

最重要的是——

“姜宁宁怎么去随军了?”

她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平时不咋出门,被欺负也一声不吭,居然有胆子横跨千里去随军?

田翠芬不信。

霍家其他人同样不敢置信,他们断定姜宁宁不敢走远,才故意散布谣言,顺便逼迫她出来澄清。

好家伙,她居然憋了个大的。

兔子惹急还会咬人呢。

田翠芬脑子乱糟糟的,就算姜宁宁去随军,跟自己疯了有什么关系?

隔壁刘寡妇是她死对头,两家儿子一同参军,结果她儿子死在战场,霍家大儿子步步高升。

她幸灾乐祸地跳出来,“当然是你疯了,你大儿子亲自打电话过来,说你脑子糊涂,并且给你找好了大夫治病,可真贴心呐。”

轰隆!

如同一道雷电劈在田翠芬脑门上。

大儿子知道真相了!

大儿子生气了!

外人不知道,她其实最害怕霍东临那双黑沉沉的眼,太过冷静透彻,能将人心看透。

倒映在大儿子眼中的她,贪婪、自私、偏心、虚伪……

生下来就跟个怪物一样不爱哭,安安静静的不闹腾人。

相比孺慕她、满嘴甜言蜜语的小儿子,她自然会疼爱后者多一些。

脑海中万般思绪还没理透,小女儿霍春芳着急跑下楼,却在距离一臂前踌躇停下。

小脸怯生生的问:“妈,你前年摔伤脑子,真把脑子摔傻了?”

田翠芬本来就又累又害怕,还被小女儿气的哆嗦。

呼哧呼哧大喘气,喉咙像破风箱似的发出嚯嚯的声音,那张老脸瞧起来分外狰狞可怖。

霍春芳发出尖叫声:“我妈真的疯了!大夫你快来给我妈治脑子啊。”

田翠芬脑子名为理智那根弦彻底断了,扛起自行车,只想打死眼前那个不孝女。

落在邻居愕然的眼中,是田翠芬真的疯了。

身穿白大褂的大夫冲下楼,指挥邻居帮忙擒住她。

很快,田翠芬被擒在地上。

人人都在感叹:“好端端的怎么就疯了呢,肯定是丧良心的事做太多了。”

田翠芬手脚挥舞,眼里满是绝望,觉得自己要气到吐血了,“我真的没病,也没疯,快放开我。”

不远处,是小女儿惧怕担忧的脸,以及匆匆赶回来目睹这一切,并决定弃车保帅、明哲保身的丈夫。

在霍东临的计划里,田翠芬是出现一些老年痴呆的症状,胡言乱语,留职养病,休养两三年就能“恢复”。

就能合理将田翠芬四处攀咬儿媳妇私奔的事,对姜宁宁、乃至整个霍家的影响到最低。

这些年他给家里的津贴粮票,早已足够日常开销。

谁曾想霍家人的神操作,直接把田翠芬推到“疯了”的地步。

田翠芬也意识到这点,感觉到嘴角有什么东西流出来。

低头一看。

哦,她是真的气吐血了!

-

回到家属区。

海鲜被人全部送过来了,放在廊檐下庇荫处躲太阳。

姜宁宁赶忙拿出来瞧,梭子蟹咕噜咕噜吐着水泡,其他海鲜也都没死。

像花蛤、蛏子趁新鲜吃不能过夜,姜宁宁从厨房拿了只木桶出来,撒上盐巴,把海鲜泡进去吐沙子。


姜宁宁脸上端着的浅笑不变,仿佛看不懂朱家婆媳间充满火药味的氛围,反客为主拉着朱婶往里走,顺手带上门。

朱家两个儿媳妇眼珠子气的快要瞪出来了。

瞧姜宁宁柔柔弱弱的模样,没成想还是个厚脸皮的。

敢情今天这粮食是非借不可了?

姜宁宁嘴巴一张,就是几句甜言蜜语:“谢谢朱婶,你蒸大馒头的手艺堪称一觉,蓬松又柔软,我方才一口气能吃两个呢。”

这话哄的朱婶那原本还皱着的脸立刻笑开了花,“你这孩子,就是客气的很。”

姜宁宁扶着她在四方木桌前坐下,手脚利落地从陶瓷缸里倒了杯水塞到朱婶手上,“打小我就拿你当亲婶子处,整个家属大院里,也唯独跟您最亲。”

明明水是温的,朱婶内心却是一片火热。

这么多年,家里人包括小孙子早已习惯她的付出,从来没有人给她倒过一杯水。

宁宁就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啊。

朱婶抬起感动的目光重新打量姜宁宁,总觉得哪里不一样了。

以前和姜宁宁说话时,声音有气无力,跟包装精美的上等瓷器般轻轻一碰就碎。

也许是吃饱了有精神气,姜宁宁俏生生站在跟前,那张脸在白织灯下,瓷白剔透,说不出的好看。

难道真是自己那两个大馒头的功劳?

朱婶心底油然而生一股使命感,“厨房里还剩三个馒头,婶子全给你拿上。”

朱家两个儿媳妇:“……”

完蛋。

最不愿看见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姜宁宁柔柔地摇摇头,“朱婶,馒头这等精细粮食,还是留给二毛他们几个小的吃吧。你一片好意我心领了,这不,有了好事,头一个就想到你。”

朱家大儿媳妇膈应得厉害,朝她翻白眼,“你还能有什么好事?”

“宁宁从来不骗人。”朱婶连忙开口维护姜宁宁,又回头狠狠剜了大儿媳妇一眼,冷哼一声:“你闭嘴!不会说话别开口,没人拿你当哑巴。”

朱家大儿媳妇:“……”

她委屈的,恨不能当场流下眼泪来。

还不都是穷闹的。

世上谁乐意当坏人?她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吗?

可偏偏在场能理解她委屈的,依旧是她最讨厌的姜宁宁:“朱大嫂担心的不无道理,家家户户吃不饱,一旦谁家开了借粮的口,亲戚朋友再开口,不借给谁就是得罪人。

所以,我不是来借粮的,而是来问问朱家要不要买工作?”

朱家大媳妇愣怔住了。

不止她,全家皆屏住呼吸不敢大喘气。

朱三叔谨慎惯了,事关重大,忙示意小儿媳妇带几个孩子去隔壁房间玩。

“我手里有两个工作岗位,一个是技术工,一个是纺织工,打算全部卖掉。朱婶平日里看顾满满和夏夏,我都记在心里,纺织厂的工作优先考虑你们家。”

迎视姜宁宁那双真诚的秋眸,朱婶心头一酸,拉起围裙一角抹眼泪。

“傻宁宁,你是不是听说你朱大哥丢了工作,才想卖了工作报答婶子的?”

这一哭嚎,朱家其他人看向姜宁宁的目光十分复杂,既感动又愧疚。

尤其是朱家大儿媳妇,想到方才咄咄逼人的态度,她惭愧地牵起姜宁宁的手主动道歉,“是嫂子错怪了你,但是宁宁,纺织厂的工作是你爸妈留下来的,将来这份铁饭碗可以传给满满和夏夏,你大哥不能要。”

表面说的大义凛然,心头却在滴血。

纺织厂一级技术工每月薪资是二十五块钱,且不提节假日各种奖金福利。有了这份工作,家里不用再勒紧裤腰带,孩子半夜也不会被饿醒。

但老姜夫妇是烈士,烈士家属的东西,不能抢,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朱婶语气坚定:“对,我们不要,你也不能卖!家里实在困难,婶子借粮给你。”

朱家大媳妇嘴巴动了动,到底没再反驳。

这一家人都善良淳朴,真真切切地为姜宁宁考虑盘算着,她眼睫微微颤:“我婆家正盯着这两个岗位,我的性子你们也知道,肯定留不住。与其被他们霸占,不如换成钱或者粮票这些实际的东西。

况且,等满满和夏夏长大,说不定工人早就不是什么铁饭碗了。”

八十年代许多工厂迎来大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厂子,将会出现一批下岗潮。

高考,才是下一代的出路。

可惜这些超前的消息姜宁宁一个也不能透露出去,免得被当作研究院的标本解剖。

“宁宁,你是真心想要卖工作吗?”朱三叔突然出声。

他蹲在地上,右手举着一把旱烟枪,也不点燃,吧哒吧哒纯粹过过嘴瘾。

姜宁宁颔首,小脸十分认真:“对,就按照市价来,给你们打八折。钱和票都要,我要的急,最好明天早上就能去办手续。

不过我建议,朱家不要同时吃下两个岗位,免得招人眼红。但你们可以推荐给我人选,朱婶信赖的人,我肯定放心。”

纺织厂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招工条件逐年苛刻,消息一旦放出去,无数人打破脑袋也要争抢,兴许还会竞拍到天价。

“你头一个考虑朱家,已经很便宜我们了,就按照市价来吧。八百块钱,一半给你钱,一半给票。”朱三叔几乎不用再思考,一锤定音。

八百块钱换一个技术工岗位不亏,普通二级工最容易考核,薪资大约在三四十块之间,加上各种薪资福利不到一年就能回本。

纺织厂如今有两位老八级高级技术工,包括补贴福利每月能拿八十多块。

“街道办刘主任小儿子响应号召下乡,前两天刚拿了探亲的介绍信回城住几天,刘主任正在发愁如何帮儿子搞定工作,你正好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你大嫂与刘家有点亲戚关系,待会儿就帮你去问问。”

“不过宁宁,你老实告诉三叔,为什么如此着要急卖工作?”

姜不愧是老的辣,姜宁宁心里轻叹一声,面对朱家人关切担忧的目光,没再隐瞒:“我打算明天就带两个孩子上军区找东临。”


傍晚的太阳已经落山,暑气却盘桓不去。

临近六点,隔壁纺织厂工人下了班,紧接着筒子楼的公用厨房便响起一阵喧嚣声。

姜宁宁收回远眺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立着的万年历上。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三号,农历北小年。

这是……穿越了?

明明十分钟前,姜宁宁还为了躲避加班,在厕所里偷刷短视频,手滑点赞「年代双宝千里苦寻首长爸爸」的小说。

现在却置身于一间陌生的屋子里,潮湿且逼仄,除了两根瘸腿的长板凳,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耳边还有个傻逼在喋喋不休:

“宁宁啊,听说东临这个月涨了津贴,你小叔子要结婚就差台自行车。”

“从小他们哥俩感情就好,建军没面子,就是你男人丢脸。”

“瞧瞧你生的这对龙凤胎,一个个都随了你病怏怏的,将来能有什么出息?还不得指望建军的孩子帮衬他们。”

姜宁宁心脏猛地抽痛,下意识糯声反驳:“当初要不是小叔子太懒,大冬天往门口泼水,我也不会早产。”

这把好嗓音甜如蜜糖般,不属于她,可胸腔里翻涌的酸楚如此真实。

中年女声一听就炸,“分明是你自己不看路,非得怪罪到建军头上。难怪这些年一次不上我和你爹跟前尽孝,敢情是存了满肚子怨恨。可恨东临一走五年,独留我们两个老不死的没人管。”

军官丈夫霍东临?一对龙凤胎夏夏和满满?

姜宁宁素白的小脸上愣怔片刻。

她不止是穿越了。

而是穿成了军婚文里天才双宝的早逝亲妈。

原主是留守军嫂,五年前丈夫霍东临接到紧急任务就再没回来,但每月五号都会准时从部队寄津贴,从最初的五十块涨到一百块。

这里处于国家建设中,还是实行公分粮票制度,一斤大米卖一毛钱的时代。

一般来说,这笔巨款足够母子三人过上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了。

但婆家每月要么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