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浅灰色的卫衣,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神情略显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我看着他,心中不禁有些心疼,这个孩子,总是有着太多的追求和梦想,而我,又怎能忍心让他失望呢?
<“苏老师,打扰了。”
他轻轻敲了敲门,礼貌地打招呼。
“进来吧,不用拘束。”
我示意他坐下,同时递给他一杯热茶,“先喝口茶暖暖身子,外面还挺冷的。”
他接过茶杯,道了声谢,然后将文章打印稿递给我。
我翻阅了几页,很快被内容吸引住了。
他的文字逻辑清晰、观点鲜明,而且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完全超出了普通学生的水平,仿佛他已经在新媒体的世界里摸爬滚打了许久,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放下稿件,由衷地赞叹道,“尤其是关于‘信息茧房’的论述,很有深度。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角度的?”
他挠了挠头,露出些许腼腆的笑容:“其实是因为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
每天刷手机的时候,总会陷入一种矛盾:明明知道很多信息没什么价值,但还是忍不住去看。
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原来这是普遍现象。”
我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的观察很敏锐,也很真实。
不过,我觉得结尾部分可以再升华一下。
比如,你可以试着探讨如何在信息洪流中找到平衡,而不是单纯批判现状。
这样会让整篇文章更有建设性。”
他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记录,偶尔还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们的交流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气氛融洽而自然。
直到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他才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
“谢谢苏老师,今天受益匪浅。”
他站起身,朝我鞠了一躬。
“不用客气,随时欢迎你来找我讨论。”
我微笑着回应,目送他走出办公室。
然而,当门关上的那一刻,我的心却莫名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那种失落感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从那以后,林然经常会在课后找我讨论问题,我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每次和他在一起,我都能感受到他的成长和进步,也越发被他的才华和魅力所吸引。
他的每一次提问都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他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