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了一位曾经下乡当过知青的商人。
对方听了林宇的经历和想法,被他的执着和勇气打动,决定投资一部分启动资金。
解决了资金问题,寻找场地和设备又成了难题。
林宇跑遍了周边城市,合适的场地要么租金高昂,超出预算,要么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原材料运输和产品配送都成问题。
设备方面,国内生产的技术落后,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进口设备虽然先进,但价格高昂,手续繁琐,还需要等待漫长的运输周期。
林宇并未退缩,他四处打听,托人找关系,终于在城郊找到了一处废弃的仓库。
仓库破旧不堪,屋顶漏着大大小小的洞,墙壁也斑驳脱落,地面满是灰尘和杂物。
但林宇却看到了它的潜力,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他以相对合理的价格租下了这个仓库。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亲自带领工人对仓库进行改造。
他爬上屋顶,和工人一起修补漏洞,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水泡破了又结成血痂,他却毫不在意。
设备采购同样波折不断。
林宇为了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售后服务,与供应商反复周旋。
为了进口设备的手续,他一趟趟地跑相关部门,提交各种材料,解释各种问题。
苏瑶和李悦全力支持他。
苏瑶利用自己在村里的人脉,四处打听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原材料供应商,还帮忙联系运输渠道;李悦则凭借在县里的关系,帮林宇疏通各种关节,解决了不少麻烦。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加工厂终于有了雏形,机器设备陆续到位,工人也开始招聘和培训,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艰难发展,初见成效加工厂顺利开办起来,但林宇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接踵而至的难题便将他团团围住。
生产车间里,老旧设备时常发出刺耳的轰鸣,时不时还“闹脾气”罢工,导致生产进度严重滞后。
产品质量更是不稳定,次品率居高不下,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原材料,还让林宇心急如焚。
为了解决技术难题,林宇踏上了四处拜访专家的征程。
他背着行囊,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常常是天还没亮就出发,深夜才疲惫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