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五年,东南沿海的小渔村,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肆意地吹过每一处角落。
渔村的人们,世代以海为生,过着平静却暗潮汹涌的日子。
南港村的林氏姑娘,名唤若瑶,生得眉如远黛,目若秋水,温柔善良,灵动的眼眸中透着对自由的向往。
她与邻村北滩村的青年渔夫如生相爱,两人常在海边漫步,听着海浪的低语,倾诉着彼此的心意。
然而,这份纯真的爱情,却不会被两个村子接纳。
原来南港村与北滩村,一南一北,相距不过数里,却因世代纠葛,积怨已久。
南港村地势平坦,港湾避风,船只进出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这里的渔业兴旺,村民们生活富足。
而北滩村,背靠险峻礁石,海滩多是暗涌,出海捕鱼风险重重,日子过得颇为艰辛。
这份差距,成了两村子矛盾的最初根源。
每年春季,是黄鱼洄游的旺季,也是两村矛盾爆发的高峰期。
这片海域的黄鱼群,是渔民们一年生计的重要来源。
南港村仗着船多人多,常常提前占据最佳捕捞位置,还制定了一套“不成文”的规矩,将大片海域划为自家“禁捕区”,不许北滩村渔民靠近。
北滩村村民本就捕鱼艰难,面对这样的欺压,自然不甘示弱,年年都要抗争。
有一年,北滩村的年轻渔民阿勇,实在不忍看着家中老小吃不上饭,不顾南港村阻拦,冒险闯入那片“禁捕区”。
他刚下网,就被南港村的巡逻船发现。
一群南港村的壮小伙气势汹汹地围了过来,不由分说,跳上阿勇的船,将他的渔网撕得粉碎,还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阿勇满心悲愤,回到村里后,将遭遇告知众人,北滩村瞬间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拿起鱼叉、棍棒,叫嚷着要去南港村讨个说法。
南港村这边也毫不示弱,得知北滩村要来“闹事”,早早组织起人手,在村口严阵以待。
两村村民对峙在海边,剑拔弩张地挑衅了一番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不久后,又因海滩上的一块礁石归属问题,再起纷争。
那块礁石,地处两村交界,一云游的道人说下面藏有珍贵的珍珠贝,消息不胫而走,双方都想据为己有。
南港村的族长找来村里识字的先生,翻出多年前的地契,声称礁